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物 > 人文历史
云观滁博之博物馆里的“动物世界”(一)
来源:滁州市博物馆作者:滁州市博物馆
发布时间:2023-06-16 15:48:39
【字体:

“旧犬喜我归,低徊入衣裾。”出自唐代诗圣杜甫的《草堂》,描写的是诗人快到家时,昔日养的狗见到久别的主人非常开心,一下就钻到了主人衣袖下(古人衣袍宽大)的温馨场景……我想这样的场景,对于很多养狗的朋友来说是十分熟悉的。我们都说“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”,可是大家知道我们人类与狗友谊起自何处,又维持了多久吗?今天就与大家聊一聊,人类与狗相处的历史故事。

狗的历史要比人类长的多。据科学研究,犬属动物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才出现的。距今5000多万年前的地球上,生活着一种体型小、尾巴长,擅长奔跑和爬树的食肉动物——麦西兽。4000万年前,麦西兽分化出熊、浣熊和黄昏犬。黄昏犬在2500万年前进化为新鲁狼,到1200万年前又进化为汤氏熊。汤氏熊在300多万年前才进化成现代犬属动物。

人类与狗结伴是在大约14000年前左右,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种类之一。大约20000年前,中型的亚洲狼开始与人接近,那时的人类还是原始人。原始人在迁移、打猎的时候,发现有些狼总是掉队,跟不上它们的同伴,总守在人群或者聚落的四周。

等到人类学会使用火,开始有了残羹剩肉以后,妇女们就用残羹剩肉喂养这些“害羞”的狼,狼也开始学着跟人类去打猎。它们发挥敏捷矫健、嗅觉强的优势,为原始人的狩猎活动提供帮助。在人类夜晚休息时,这些狼就充当“卫士”,替人类守夜,及时发出警报,帮助人类逃避其他各种危险。原始人发现了这些狼对自身生存有所助益,就将这些狼和它们生下来的小狼抱回家圈养起来,这些被圈养的狼就成为了现代狗的祖先。

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,人类对狗的需要也随之改变。狗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的角色变得多种多样:从打猎到战斗、安保,从陪伴主人到引导盲人行走……真的可以说,狗是与人类关系最为亲近,为人类生活提供最多帮助的中的一种动物。因此,狗也是最受人类喜爱的一种动物。

陶狗·滁州市博物馆馆藏

 

狗的形象出现在了古代的传说故事、诗词歌赋、绘画雕刻、各类器物之上。它们有的憨态可掬,有的威风凛凛,有的活泼可爱,有的安静闲适……在一些发掘的古代墓葬中,也出现了狗的形象。比如滁州市博物馆就馆藏有三只东汉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陶狗。在汉代文化观念中,狗是神圣的图腾。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记载:在帝高辛氏的时候就有以狗头人身形象出现的盘瓠。

汉代养狗之风盛行,非常流行陪葬低温铅釉的陶狗,品类众多。汉代的犬只不仅作为食用,还发挥着看护、狩猎的作用;汉代的院落模型,也常见到蹲守于门前的陶狗。汉代的匠人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高超的技艺准确捕捉狗的眼神、姿态和动作,将鲜活、生动的瞬间定格,使观者从静止的陶狗身上看到了狗的动态表现,其神韵和气势给人以真实的感受和感知生命的乐趣。

陶狗·滁州市博物馆馆藏

 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狗代表了忠诚。“牧羊犬三千里寻主”、“义犬救主”等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,“犬马之劳”也就用来比喻做事忠心耿耿。而狗的叫声与“旺”同音,象征着财旺、福旺、运道旺,所以人们把狗视为吉利的动物”。民间常说狗有“八德”,分别是忠、义、勇、猛、勤、善、美、劳。中国的俗语成语中也有不少表现出对狗良好品性的赞美。“狗吠非主”“狗不嫌家贫,儿不嫌母丑”,讲的就是狗对人类的忠诚;“好猫管三家,好狗管三邻”,说的是狗对家园的看护作用,时刻对所见的陌生人保持警惕;“狗多不怕狼,人多不怕虎”则是对狗的勇猛的赞美。

因为人类的不同需求,狗进化出近300个大小不同、形态各异的品种。现在全世界总共约有5亿只狗,仅我国就有约1亿只。美国最近的研究表明,狗可能早在14万年前就已经跟人一起生活了,而这时的人类才刚刚开始会说话。所以有人说,狗是和人类一起进化的,“狗是一种文明的狼”。

(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

版权所有: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: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:0550—3038962
技术支持:滁州中天科技

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