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物 > 人文历史
云观滁博之滁州中学“凹”字楼
来源:滁州古建筑的前世今生作者:滁州市博物馆
发布时间:2021-08-19 17:20:16
【字体:

滁州中学“凹”字楼,系民国安徽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教学楼旧址,位于滁州市琅琊区西门街道古楼街西端北侧,原滁州中学院内。为老同盟会会员汪树德先生(前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之父)于中华民国十一年(1922年)八月所建。坐南朝北,砖混结构,楼呈凹字形,两层,木栏杆,木地板,面阔十一间100米,进深30米。楼墙面有花岗岩奠基石一块,其上阴刻“安徽省第九师范学校凹字楼立础纪念,中华民国十一年八月,汪树德立、汪肇庆题”字样。2012年4月19日,滁州中学“凹”字楼被滁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滁州中学“凹”字楼建成以来历经风雨,几易其名。1923年因师范经费被军阀侵占,学校被迫改名为“安徽省第十一中学”。1930年军阀混战结束,十一中复校,旋易名为“安徽省立八中”1936年更名为“安徽省立滁州中学”。1937年底滁县沦陷,学校遂成为日军、警、特、宪的指挥机关,一度关押抗日志士,校产被洗劫。直到抗战结束,学校才得以回迁。1972年改为“安徽省滁县第一中学”,1982年再度改名为“安徽省滁州中学”并沿用至今。“凹”字楼是滁州中学发展史的一个见证。

“凹”字楼建造人汪树德(1878-1963),字雨湘,嘉山县(今明光市)明光镇人。21岁参加清朝最后一届童试,入泮为秀才。不久由滁州熊鞠生介绍保送去日本留学,入明治大学经纬学堂附设安徽速成师范班,旋经四川籍同学李誉龙介绍加入同盟会。回国后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,毕业后相继担任宿州志成师范、长沙楚怡初等学校教员、明光缉熙小学堂长。辛亥革命爆发,汪雨湘前往安徽著名革命党人柏文蔚处,被委任为秘书。安徽旅宁教育会成立,他担任评议部长,并当选为赴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教育会议代表。1921年秋,调任滁县省立第九师范校长,不久调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。此后,汪雨湘与三界地方士绅邵艺五等积极提出呈文请求设县,1932年11月嘉山正式设县,县治所在地三界。为编纂嘉山县志,他与省通志馆取得联系,查阅馆藏历史资料,历经数年完成《嘉山县志手稿》十八卷。抗战爆发,汪雨湘在长子汪道涵的进步影响下,带领全家及亲友共20人前往延安。1941年汪雨湘当选延安市参议员,随即又当选延安市政府委员。1948年跟随中央机关转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,经安子文和张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已72岁高龄的汪雨湘仍要求中央派他到华东地区工作,悉心研究水利和农业,收集黄河、淮河水利资料,提出许多建议。1959年,汪雨湘将他带到延安保存多年的《嘉山县志手稿》转交给嘉山县人民政府。



版权所有: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: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:0550—3038962
技术支持:滁州中天科技

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