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物 > 人文历史
云观滁博之清流关
来源:滁州古建筑的前世今生作者:滁州市博物馆
发布时间:2021-08-05 09:18:51
【字体:

清流关,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郊12.5公里处的关山中段,为古代重要关隘。地处要害,南望长江、北控江淮,地形险要、山高谷深,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,是北方进出南京的必经之地,被誉为“金陵锁钥”。

清流关始建于南唐,宋以后陆续有所扩建。此关形势险峻,用块石垒砌,关洞呈拱形,现基墙尚残存2米以上。南唐置关口以御北师,深十余丈,气势雄伟。关洞门额上嵌石刻:“古清流关”、“金陵锁钥”等。清流关昔为南北交通必经之道,号称“九省通衢”,历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
古驿道上漫步,一边是茵茵山坡,一边是清清流水。历尽千年风雨的清流关,历史人文相当丰厚。除了史籍传记,更有历代文人墨客诗词文赋吟诵清流关。最有名的是北宋欧阳修《永阳大雪》“清流关前一尺雪,鸟飞不渡人行绝”,和南宋陆游《送张野夫寺丞牧滁州》“阵云冷压清流关,贼垒咿嘤气如发”。明代文学家程敏政的《夜渡西关记》,清代文学家戴名世《乙亥北行日记》等对关中风情均有详细记述。明将常遇春自清流关出兵,消灭了张士诚的部队;农民起义军李自成、张献忠与明朝将领卢象升大军在此交战,河水尽赤;太平天国将领罗大刚曾与清朝将领胜保的三千骑兵大战于清流关下,终没能攻破关隘。1927年北伐军经清流关西进。抗日时期,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曾在清流关一带设防。1939年冬,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和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徐海东建立了以皇甫、常山、曲亭、大柳、珠龙等地为一体的皖东路西抗日根据地,清流关仍为向东警戒的重要哨口。1949年解放军一部也是过清流关北新修的龙亭口公路浩荡南下,驻滁州修整后直捣南京。如今斗转星移,已是几世沉浮、沧海桑田……

清流关绝美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历史交相辉映,形成“清流胜境”之美誉。然而历经明、清及至民国、抗日战争、文化大革命,几经兵焚人祸,屡遭毁损,巍峨的清流关洞彻底变为一片废墟。那曾经分布在关口两边山上山下,商旅走卒熙攘喧闹的酒肆茶舍,往来香客驻足留连的寺、殿、庵、祠等全无影踪,如今只留下了青石古道上深深车痕,让人触目心惊。这深深的车辙印迹更像是一道道伤痕,深深地铭刻在饱经离乱的人心上和历史残留的记忆中。古清流关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显得飘逸出尘,古砖墙斑驳陆离,古驿道车辙清晰,古水井隐于乱石,古石碑横卧路边,每一处旧时印迹仿佛都在默默地诉说着清流关的悠久历史,也在告诫着人们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。

“潇潇寒雨渡清流,苦竹云荫特地愁。回首南唐风景尽,青山无数绕滁州”。清人王士祯的这首《题清流关》道尽了清流关的千年余韵。


 



版权所有: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: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:0550—3038962
技术支持:滁州中天科技

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