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展览 > 最新展览
爱上中国茶|溢彩茗香—中国传统茶具文化展正在展出
来源:滁州市博物馆作者:滁州市博物馆
发布时间:2023-02-03 16:30:48
【字体:

 

人在草木间,爱上中国茶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饮用茶的国家,2022年11月29日,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
“佳茗需配美器”,不同的茶品和饮茶方式催生了不同的茶具。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的载体,茶具为我们解读古人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。兔年新春,我馆推出了跨年特展《溢彩茗香—安徽省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茶具文物展》,精选了清代至20世纪中叶茶具近百件/套,通过盛世华章、溢彩流光、器以载道、茗香远播、茶事雅玩五个单元的阐释,直观地讲述这一时期茶具的变迁历史,反映了人们饮茶方式及制茶技艺的变化,凸显茶的社会功能:雅志、敬客和行道,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—中国茶文化。

魅力耀眼的蓝釉小杯,造型独特的青花三套杯,如诗如画的异形蓝料彩茶盘…………每一件都令人流连忘返,人们驻足于这流光溢彩的空间中,透过茶具去品味悠悠茶香!

“美丽的蓝宝石”——蓝釉瓷器

传统蓝釉,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,除含氧化钴外,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。最早见于唐三彩,宋代钧窑以天蓝釉为主色调,元代景德镇烧成了高温蓝釉瓷。明清时又烧成了霁蓝、洒蓝、天蓝孔雀蓝等蓝色釉瓷。


蓝釉小杯·清早期

清代康雍乾三代蓝釉瓷器十分受欢迎,精工细作,呈色十分稳定,而且大多用金彩、五彩、釉里红进行装饰,显得高贵典雅,富丽堂皇。由于蓝釉瓷器制作工艺非常复杂,因此传世器物不多。晚清时期,洒蓝釉瓷器虽然釉制作,但是其质量已经每况越下,无法与盛世时期相媲美。


“锦上添花”——轧道工艺

轧道工艺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种状如绣针的工具拨划出细如毫芒、宛如锦纹的凤尾状纹。在轧道地上绘花卉图案,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。此种工艺颇为费工,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饰为“锦上添花”,景德镇艺人谓“耙花”。


轧道锦地花卉杯·清乾隆

瓷器轧道工艺在元朝晚期开始出现,近年出土瓷器表明,明宣德年间御窑厂已经有成熟的烧制工艺,明中晚期一度失传,清雍正御窑厂得以恢复烧制,乾隆时期发扬光大。乾隆以后各朝瓷器上亦有采用,但工艺水平则每况愈下。因其工艺复杂,技术难度较大,故有精粗之分,相对而言官窑器上的轧道工艺比民窑瓷器上的更为精细。


“盖为天、碗为人、托为地”——三套杯


青花花鸟三套杯·清嘉庆道光

三套杯又称“盖碗”、“三才碗”、“三才杯”,是一种上有盖、中有碗、下有托的茶具,相传是唐德宗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。盖为天、碗为人、托为地,暗合天地人三才之意。盖碗茶具,造型独特,制作精巧。茶碗上大下小,盖可入碗内,茶船做底承托。喝茶时盖不易滑落,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。喝茶时又不必揭盖,只需半张半合,茶叶既不入口,茶汤又可徐徐沁出,甚是惬意,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。

嘉庆十五年二月,朝廷直接颁令终止御窑运作,御窑厂有令则供无令则止,此种态势一直延续到清末宣统时期。当时社会的需求却在扩大,民窑开始大量生产实用器,其中茶具最为讲究,是富贵人家的座上客,直接冲泡茶叶的套杯,也在这个时期流行起来。


“瓷器上的丹青”——雕刻瓷


蓝釉雕瓷山水小杯·清乾隆

雕刻瓷器被称为瓷器上的丹青,它是一项集绘画、书法、刻镂于一身,融笔、墨、色、刀为一体的传统艺术。早在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,称为“剥玉”,从魏晋开始,帝王、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,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,以便永久保存。

清代的雕刻瓷器兴起于乾隆年间,多出自官窑,从晚清至20世纪中叶的雕刻山水瓷器一般落有名家刻款。雕刻瓷器成本高,须精雕细琢才能上市,服务对象皆为达官贵人、名人雅士。


“东方艺术珍品”——粉彩瓷


粉彩人物壶、粉彩花卉杯·清同治

嘉庆伊始,国力衰退,制瓷业也出现衰微之态,然而后期同治年间粉彩瓷器的发展,却在清代制瓷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。同治粉彩采用血红、粉红、绿色、青绿描金勾勒出人们的愿望,虽没有康熙的博大胸怀,雍正的高贵优雅,乾隆的繁缛华丽,却默默地用廉价的艺术,在百姓中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,工匠们在茶壶、茶杯、茶盘上一笔一划绘出《三国》、《水浒》、福禄寿、二十四孝等忠孝礼仪信的故事。


粉彩人物瓜棱壶·清同治


“东方陶瓷艺术高峰”——醴陵釉下彩瓷

醴陵釉下彩瓷历史悠久。早在唐代,长沙附近的铜官窑已有釉下绿彩、褐彩的花鸟纹样。醴陵釉下五彩瓷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一百道工序,全部靠手工完成。制瓷填料、釉料和颜料均选用本地优质原料制作而成。其彩绘图画采用自制釉下色料,运用双勾分水填色等技法将画面溶于釉下,使其平滑光亮,具有饱满的水分感。覆盖在纹饰上的釉经高温烧成后,形成玻璃质,更
显得莹润光洁。


醴陵瓷彩绘仕女茶罐、印花花卉壶彩绘茶盘小杯 ·近代

《醴陵乡士志》载:光绪三十一年,湘绅熊希龄呈湘端方,拔库银一万八千两,于醴陵湾开办湖南瓷业……学校招生学习,除本省师资外,还聘请景德镇技师,日本制瓷师为教员,培养出很多的名人,景德镇“珠山八友”深受其影响,为近代彩瓷做出了很大贡献。

醴陵釉下彩瓷难能可贵,其运用了现进化学知识,进行科学实验,创烧出多种色彩。结合景德镇浅绛彩,粉彩工艺,日本装饰和西洋彩釉,均融入醴陵釉下彩瓷,在彩瓷的工艺中形成独特风格,不拘传统,锐意创新。


“如诗如画”——蓝料瓷器


异形蓝料彩茶盘、蓝料彩缠枝壶、蓝料彩开光人物杯·近代

蓝料彩瓷器是瓷胎画珐琅的一种。康熙年间,在皇帝的授意下,工匠将进口来的珐琅料与景德镇的瓷胎结合,创新出了一个崭新的、东西文明相结合的陶瓷品种——珐琅彩。珐琅彩中有一种独特的蓝色彩料,一开始常用来在珐琅彩瓷器底部写款使用,这种款专业称之“蓝料款”。带有蓝料款的器物一直被认为档次最高,其它带青花款、矾红款的器物都所不及。

雍正时期开始这种蓝料偶尔也会被拿来绘画器物。蓝料彩属于低温彩,在预先烧好的瓷胎上描绘,再二次入窑低温烧制。虽然属于低温彩,但是它的硬度却很高,大概在八度左右,釉下气泡处为多晶体,细看还有细碎的小开片,纹饰看起来非常有质感。



版权所有: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: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:0550—3038962
技术支持:滁州中天科技

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