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资讯 > 新闻动态
漫游滁州 | 湮没的皇城——凤阳明中都
来源:滁州市博物馆作者:滁州市博物馆
发布时间:2022-08-05 11:03:48
【字体:

(二)罢建风波

就在洪武八年(1375年),中都城已经营建六年,将要完成之时,朱元璋忽然以花费太多的借口下诏,“罢中都役作”。

如此浩大的工程,动工之前必定已有预算腹稿,怎么会轻易放弃?实际上,皇帝有几条不能宣之于口的顾虑。

第一是不久前发生的“厌镇事件”。

我国的传统建筑大多为木质结构,在建造中都的过程中,需要用到大量的木材。那些规模宏大的殿宇,通常使用数人合抱的巨木来支撑,皇帝“令天下名材至斯”,还遣使到附属国去“求大木”。而为了打造玉殿琼楼的华丽美感,宫殿的台基、阶梯,常常使用整块巨大的汉白玉进行雕筑垒砌;建筑构件或是精雕细刻,或是彩绘辉煌。加之巨量的砖头、瓦片......单单是运输建筑材料动用的物力、人工总耗费便不可计数。

恢弘的工程背后,流淌着众多百姓的血汗。繁重的劳役让这些民工和军士不堪驱使,对朝廷和皇帝产生了怨憎情绪。《明史·薛祥传》记载:“时造凤阳宫殿。帝坐殿中,若有持兵斗殿脊者,太师李善长奏诸工匠用厌镇法,帝将尽杀之。”朱元璋在去中都巡视时,坐在殿上,感觉好像有人持兵器相斗于屋脊上,太师李善长奏说诸工匠在用“厌镇法”诅咒朝廷和皇帝。虽然这些工匠随后被处决,但朱元璋心中的阴影已经留下。

拓展阅读:

厌镇,又名厌胜、魇胜等等。《辞海》解释为: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,谓能以诅咒制服人或物。“厌”字此处念yā,通“压”,有镇压之意,特指用迷信的方法镇压。

“厌胜”一辞最早出于《后汉书·清河孝王庆传》的记载:“因巫言欲作蛊道祝诅,以菟为厌胜之术。”

传说,“厌胜之术”始于姜太公。《太公金匮》中说:周武王伐纣,天下归服,只有丁侯不肯朝见,姜太公就画了一张丁侯的像,向这张像射箭,丁侯于是生起病来。当他知道是姜太公作的法,便赶紧派使臣去向武王表示臣服。姜太公在甲乙日拔掉了射在画像上的箭,丙丁日拔掉了画像眼睛上的箭,庚辛日拔掉了画像脚上的箭,丁侯的病就好了。

除了“厌胜”之外,突然放弃中都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得不重视的因素,那就是明王朝统治阶级内部愈发显现的矛盾:皇权与“淮西勋贵”间你来我往的拉锯。

淮西勋贵集团由朱元璋的一批老乡构成,他们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,功绩卓著,成为大明的开国元勋。但在天下已定、统治结构转型的时候,这股力量便从夺权的辅助变成了皇帝掌权的掣肘,让朱元璋心生防范。

正是同一年,就在朱元璋从中都回驾南京后不久,老功臣刘伯温的死讯传到了京城。《明史·刘基传》记载:“基在京病时,惟庸以医来,饮其药,有物积腹中如拳石。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,并谓其毒基致死云”。刘伯温生病后,朱元璋命宰相胡惟庸带御医给他开方,然而刘伯温服药后病情加重而死。朱元璋心中的怀疑和芥蒂迅速加剧:这两人一是浙东派的肱骨,一是淮西集团的腹心,这件事很可能是淮西为了铲除异己而炮制的阴谋。

淮西众臣的根基就在中都一带,如果继续在凤阳建都,则何时才能将这些勋臣的势力排除出中央?于是,为了平衡朝堂,保障最高统治权的安稳,朱元璋忍痛放弃了精心营造的凤阳中都。

拓展阅读:

淮西:即淮右。宋代在皖中和苏中设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,淮南西路称淮右,淮南东路称淮左,并称为两淮。在今天,淮西主要指安徽省的江淮地区。

自南宋开始,由于淮西先后为抗金、抗蒙、抗元的第一线,诞生过诸多军事集团。明初,朱元璋就是以淮西诸将为核心力量,廓平天下,推翻了元朝政权。



版权所有:滁州市博物馆 地址: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电话:0550—3038962
技术支持:滁州中天科技

皖公网安备 34110302000314号 皖ICP备14001521号-1